黃金在自然界中是以游離狀態存在而不能人工合成的天然產物。按其來源的不同和提煉后含量的不同分為生金和熟金等。
金亦稱天然金、荒金、原金,是熟金的對象,是從礦山或河底沖積層開采的沒有經過熔化提煉的黃金。生金分為礦金和沙金兩種。
礦金,也稱合質金,產于礦山、金礦,大都是隨地下涌出的熱泉通過巖石的縫細而沉淀積成,常與石英夾在巖石的縫隙中。礦金大多與其他金屬伴生,其中除黃金外還有銀、鉑、鋅等其他金屬,在其他金屬未提出之前稱為合質金。礦金產于不同的礦山而所含的其他金屬成分不同,因此,成色高低不一,一般在50%-90%之間。
沙金,是產于河流底層或低洼地帶,與石沙混雜在一起,經過淘洗出來的黃金。沙金起源于礦山,是由于金礦石露出地面,經過長期風吹雨打,巖石經風化而崩裂,金便脫離礦脈伴隨泥沙順水而下,自然沉淀在石沙中,在河流底層或砂石下面沉積為含金層,從而形成沙金。沙金的特點是:顆粒大小不一,大的像蠶豆,小的似細沙,形狀各異。顏色因成色高低而不同,九成以上為赤黃色,八成為淡黃色,七成為青黃色。
熟金是生金經過冶煉、提純后的黃金,一般純度較高,密度較細,有的可以直接用于工業生產。常見的有金條、金塊、金錠和各種不同的飾品、器皿、金幣以及工業用的金絲、金片、金板等。由于用途不同,所需成色不一,或因沒有提純設備,而只熔化未提純,或提的純度不夠,形成成色高低不一的黃金。
人們習慣上根據成色的高低把熟金分為純金、赤金、色金3種。
黃金經過提純后達到相當高的純度的金稱為純金,一般指達到99.6%以上成色的黃金。
赤金和純金的意思相接近,但因時間和地方的不同,赤金的標準有所不同,國際市場出售的黃金,成色達99.6%的稱為赤金。而境內的赤金一般在99.2%-99.6%之間。
色金,也稱“次金”、“潮金”,是指成色較低的金。這些黃金由于其他金屬含量不同,成色高的達99%,低的只有30%。
按含其他金屬的不同劃分,熟金又可分為清色金、混色金、k金等。清色金指黃金中只摻有白銀成分,不論成色高低統稱清色金。清色金較多,常見于金條、金錠、金塊及各種器皿和金飾品。
混色金是指黃金內除含有白銀外,還含有銅、鋅、鉛、鐵等其他金屬。根據所含金屬種類和數量不同,可分為小混金、大混金、青銅大混金、含鉛大混金等。
k金是指銀、銅按一定的比例,按照足金為24k的公式配制成的黃金。一般來說,k金含銀比例越多,色澤越青;含銅比例大,則色澤為紫紅。我國的k金在解放初期是按每k4.15%的標準計算,1982年以后,已與國際標準統一起來,以每k為4.1666%作為標準。
Copyright ? 2006-2022 我愛鉆石網 www.qq138001380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粵ICP備19073970號
深圳市羅湖區翠竹街道貝麗北路金展珠寶廣場二十層20F-05/06
深圳市鉆永恒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