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鉆石的價值是由鉆石的4C標準決定,即鉆石重量、凈度、切工和顏色。在這4個C中,切工唯一受到人為因素影響的因素,在鉆石外觀上,切工決定了鉆石的明亮度、火彩和閃光三大方面,沒有經過加工的鉆石是毫無光澤的,只有經過訓練有素的技師們精確無誤的設計、巧奪天工的雕琢,才能展現鉆石極致的火彩。那么,不同形狀的鉆石的切工是一樣的嗎?它們都有什么區別呢?
標準圓鉆型切工
市面上最常見的鉆石琢型都是標準圓鉆型的,也成為理想式切工。這種切工比率越接近完美,鉆石越能充分地反射、折射光線,鉆石也就越璀璨、越美麗。標準圓鉆型切工是1919年由波蘭數學家馬歇爾首先計算出理論上讓鉆石反射最大量光線的切割方程式,并繪出了一個圓鉆的切磨樣式,從而奠定了標準圓鉆型切割的基礎。這種切工包括臺面、上腰和下腰小面、星小面、底尖共58個面(沒有底小面的鉆石只有57個面),頂部的平面被稱為臺面,直徑最大的部位為腰圍,腰圍以上稱為冠部,腰圍以下為亭部。
橢圓形明亮型切工
明亮型切工,因其頂底部翻面都依某點為中心呈放射狀排列,又稱為放射型切工。這種切工的具體款式多種多樣,最常見的為55翻或57翻的圓鉆型切工,而明亮型款式的變形中最常見的就是橢圓形明亮型切工。顧名思義,這種切工的鉆石外形為橢圓形,其對外形輪廓的要求是肩部對稱,因此長形八面體的鉆石原石非常適合采用此種切工方式。橢圓形明亮型切工具有“領結效應”,其具體含義是:由于橢圓形鉆石的最佳縱橫比率為1.5:1,如果縱橫比率大于1.5的話,在鉆石的中部就會出現一塊按去,這就是所謂的“領結效應”。
方形切工
方形切工是上世紀中期,由比利時工匠發明的,之后經過不斷的完善衍生出一系列改良形式,公主方鉆則是其中的翹楚。方形切工的鉆石擁有方形或長方形外形,通常有76個刻面,但也有61個、101個或144個刻面的鉆石,其中101個刻面的方形鉆石就是我們常見的公主方鉆,它已經被E.F.D.鉆石公司的注冊專利切工。方形切工的鉆石可以做到鉆石緊密排列的無縫鑲嵌,這是其他形狀的鉆石無法達到的,但是在鑲嵌時需要保護尖角。
祖母綠切工
祖母綠切工誕生于阿姆斯特丹的Asscher,專為皇室設計誕生。它是屬于典型的階梯型切工的衍生加工方式,鉆石一般有62-70個刻面,擁有角邊以及跟腰線平行的冠部以及底部切面,外形呈矩形,亭部和冠部較扁,且被切磨成直角從而創造出獨特的亮光,鉆石底尖收成線狀,臺面被切割成臺階狀。相對于明亮式切工來說,祖母綠切工很難遮掩包裹體,鉆石中的內含物很容易被看到,所以這類切工對鉆石凈度的要求非常高。
心形切工
心形切工的鉆石外形以對稱的兩翼瓣、正中的凹槽和底部的尖角組成,形狀似心形,其切磨比例和角度與標準圓鉆切工基本相同,標準的心形鉆有63個切磨面,有時也可有66個切磨面。心形切工的鉆石也可能出現“領結效應”,所以在挑選心形鉆石的時候,兩邊對稱、心尖明顯的鉆石是最受歡迎的,最好是不要選擇特別深或特別淺的鉆石,要注意平衡及對稱比例。
不同形狀的鉆石的切工有什么區別?以上介紹的就是不同形狀鉆石采用的不同切工方法。其實,鉆石切工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了鉆石的外觀,精美切工的鉆石輝煌炫目、火彩四溢,不會因為鑲嵌或款式不同而火彩隱沒,因此,大家挑選鉆石的時候,追求鉆石重量的同時,也應該將更多的目光放到鉆石切工的選擇上。
Copyright ? 2006-2022 我愛鉆石網 www.qq138001380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粵ICP備19073970號
深圳市羅湖區翠竹街道貝麗北路金展珠寶廣場二十層20F-05/06
深圳市鉆永恒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