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鉆石網歡迎您!微信小程序
今日金價
  • 黃金999: 780.2
  • 鉑金950: 215.9
  • 鈀金990: 213.3
鉆戒定制專家

鉆石加工簡史/鉆石切工簡史

發表于:2015-12-05      瀏覽:10603      來源于:我愛鉆石網

  鉆石(Diamond)的名稱來源于希臘語中的「adamas」,意為「堅不可摧」。這種稀有的貴重寶石由碳元素(C)組成,通過正四面體的方式連接,形成穩定的結構,因此鉆石擁有天然寶石中最高的硬度,相應的加工對珠寶匠也有著極高的要求。

  這種寶石最早發現于公元前4世紀的印度,其加工工藝則起始于14世紀,由最初保留天然結晶形態的「尖琢型」(Point Cut),保重的「玫瑰式切割」(Rose Cut),再到如今的「明亮式切割」(Brilliant Cut),鉆石的加工歷經數百年的發展才呈現出完美的火彩。

  除了傳統的圓形切割,常見的現代鉆石琢型還包括「祖母綠切割」(Emerald Cut)、「梨形切割」(Pear Cut)、「橢圓形切割」(Oval Cut)、「長階梯形切割」(Baguette Cut)、「枕形切割」、「心形切割」(Heart Cut)、「公主方切割」(Princess Cut)、「欖尖形切割」(Marquise Cut)等。

  鉆石加工工藝的演變

  誕生于14世紀中葉的「尖琢型」(Point Cut)是鉆石最早的切磨形態,當時的珠寶匠依照鉆石的八面體外形,僅進行簡單的拋光打磨,保留鉆石的天然結晶形態。

  15世紀初,「桌形切工」(Table Cut)首次應用于鉆石,八面體中的一個頂角被磨去,形成上半部分的「冠部」與下半部分的「亭部」,這種切割方式標志著現代寶石琢形的誕生,一直沿用到17世紀。

  「玫瑰式切割」(Rose Cut)出現于16世紀中期,由24個三角形切割面組成的拱頂和一個底面組成。這種琢型最大的特點是「保重」,多用于扁平狀的鉆石晶體,此后演化為48個切面的「雙玫瑰切割」。

  「老式單多面形琢型」(Old Single Cut)是近代圓形切割鉆石的雛形,由一個臺面、八個冠部刻面、八個亭部刻面組成,這一切割方式為34個切面的「雙多面形琢型」(Double Cut)、正圓形的「新式單多面形琢型」(New Singel Cut)奠定了基礎。

  17世紀后半葉,一位威尼斯鉆石切割師在「雙多面形琢型」的基礎上增加了數個切面,顯著提高了鉆石的亮度和火彩,這種枕形的切割方式被稱為「老礦工切割」(Old Mine Cut),是最早的「明亮式切割」的嘗試。

  「老式歐洲切割」(Old European Cut)是現代「明亮式切割」鉆石的原型,誕生于18世紀初,擁有較小的臺面和較厚的冠部,從頂部欣賞呈現與「明亮式切割」鉆石相同的正圓形。

  「明亮式切割」(Brilliant Cut)由比利時鉆石切割師 Marcel Tolkowsky 于1919年發明,能夠完美地呈現出鉆石各個角度的火彩。一顆天然的正八面體鉆石被切割為一大一小兩顆鉆石,最大程度地減少了原料的浪費。

上一篇:

什么是鉆石內含物?鉆石內含物分類【圖

下一篇:

鉆石趣聞

你可能還想了解
包郵保價

包郵保價

全國聯保

全國聯保

線上刻字

商品終身保養

一鉆雙證

一鉆雙證

七天無理由退款

15天免費退換

188 2372 5712

周一-周五09:30-19:30
周六-周日09:00-19:30

官方微信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06-2022 我愛鉆石網 www.qq138001380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粵ICP備19073970號
深圳市羅湖區翠竹街道貝麗北路金展珠寶廣場二十層20F-05/06
深圳市鉆永恒科技有限公司

購物車
QQ咨詢
移動版二維碼
預約進店
返回頂部
午夜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