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 V & A 博物館目前正在舉辦「Bejewelled Treasures」印度珠寶展,共有超過100件珠寶飾品參展,年代最久遠的可以追溯至17世紀。本次大部分展品來自卡塔爾王室成員 Al Thani 的私人收藏,如莫臥兒王朝時期的祖母綠雕件、Cartier 裝飾藝術風格時期的飾品、以及融入印度元素的當代珠寶等。
頭飾是此次展覽中的主要部分,融合印度元素的珠寶設計一直延續至今,展覽中也呈現了不少當代印度飾品,如珠寶設計師 Joel Arthur Rosenthal 于2002年制作的胸針,設計師提煉了印度 Jaipur Pink 宮殿的尖頂拱形門廊的形狀,用白色水晶作為基座,中央鑲嵌一顆重35.56ct的八邊形玫瑰式切割祖母綠;最后用鉆石和紅寶石強化輪廓。

Aigrette」by Paul Iribe,1910年
法國設計師 Paul Iribe 1910年代的作品,這枚裝飾藝術風格飾品以一塊六邊形刻面祖母綠為主石,雕刻于莫臥兒時代(1850年-1900年),表面刻有花卉、樹葉等元素;放射狀圖形通過藍寶石、鉆石、珍珠連綴而成。
黃金鉆石發飾,1900年
這枚黃金鉆石發飾制作于1900年代,通過花卉、藤蔓、枝葉等元素呈現鏤空細節;發飾以一枚圓形圖飾為中心,周圍圍繞8枚橢圓形圖飾,均采用 polki 鉆石(仍然是原石形式,但刻面經過打磨)點綴。
羽毛頭飾
這枚華麗的頭飾選用了輕盈的羽毛材質,來呈現女性的優雅;并通過鉆石點綴襯托羽毛白色、輕盈的質感;設計師用7顆玫瑰式切割鉆石組合成雪花圖形,最后在尾部飾以一個梨形切割鉆石,如同融化的雪水。
「Sarpesh」頭飾,1875-1900年
這枚頭飾于1875-1900年間制作完成,用polki 鉆石(仍然是原石形式,但刻面經過打磨)、和紅色尖晶石點綴出一只展翅飛翔的鳥。原石的鑲嵌體現了早期印度飾品的古樸風格,10顆紅色尖晶垂掛于翅膀和鳥喙之下,擺動的尖晶石也讓女性在佩戴時更加動人。
琺瑯頭飾
紅色琺瑯繪制主體,翅膀和鳥喙之下垂掛8顆單切割鉆石原石。
琺瑯孔雀頭飾,1930年
這枚孔雀頭飾制作于1930年代,來自印度 Kapurthala 王侯的妻子。頭飾通過琺瑯和鉆石點綴出一只盤旋飛翔的孔雀形象——身體以及羽尾使用琺瑯繪制,根根分明的羽毛則用鉆石細致密布,鉆石總重150ct。
祖母綠腰帶配扣,1920年
這枚由 Cartier 設計的腰帶配扣制作于1920年代,具有明顯的裝飾藝術風格。搭扣靈感源于印度建筑,以一塊八邊形階梯式切割祖母綠為主石,兩邊鑲有階梯狀排布的藍寶石;最后用鉆石鋪鑲于鉑金底座,呈現出飾品大氣而華貴的氣息。
「Arcot II」鉆石,1760年
這顆梨形明亮式切割鉆石重17.21ct,凈度為 IF 內部無瑕。鉆石原石于1760年開采自印度 Golconda 礦區,于1767年贈予英國王后——Queen Charlotte,后來被鑲嵌在 Westminster 花冠上;1959年 Harry Winston 在拍賣會中拍得此花冠,取下寶石,并重新切割。
祖母綠胸針
這枚胸針以一顆月牙形祖母綠為主石,采用對稱的花卉圖形為設計元素,底部飾以一顆欖尖形鉆石,設計華麗而柔美。
彩色寶石劍柄,1880-1900年
這把祭司使用的劍采用黃金制作劍柄部分,并飾以鉆石、祖母綠、紅寶石點綴。
紅寶石吊墜/胸針
這件飾品以一顆階梯式切割鉆石為主石,周圍圍繞鑲嵌紅寶石和鉆石,形狀如同葉片;流蘇形狀的鉆石與紅寶石串珠則為佩戴時增添了一份動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