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鉆形成原因
黃鉆的形成原因是當鉆石中的氮原子取代了晶體中的某些碳原子時,鉆石開始吸收藍色和紫色的光線,便使之呈現黃色。黃鉆也被稱為“金鉆”,通常呈淺黃色、金黃色、酒黃色 或琥珀色,是彩色鉆石中最常見的顏色,尤以金黃色最為珍貴稀有,俗稱“金絲雀黃”的為上品。
比較知名的黃鉆為我國山東郯城產的“金雞鉆石”,重281. 25克拉。該鉆呈很濃的杏黃色,十分艷麗奪日,是世界上發現的一顆最大的金鉆。1938年被日本侵略軍搶奪去了,至今下落不明。
綠鉆形成原因
天然綠鉆是受到自然輻射而改變晶格結構所致,一般只經過天然輻射而未經過高溫過程,絕大多數綠色鉆石中氮含量較高。綠鉆綠鉆多呈現淡綠色到綠色,一般綠鉆中往往綠色的深淺濃淡不一,其中以綠色均勻、色調素雅的綠鉆為上品。
世界上最著名的一顆綠鉆就是于1743年發現的“德賴斯頓”綠鉆,重408舊克拉,為均勻的蘋果綠色,當時的價值為300萬英鎊,現今估價最低也在1000萬美元。
粉鉆形成原因
鉆石在形成過程中,晶格結構扭曲,而使鉆石呈現紅色。目前粉鉆只存在于澳大利亞的阿蓋爾地區的鉆石礦中,是非常珍稀的彩鉆品種。
2017年4月香港珠寶公司周大福以7120萬美元的價格拍下一顆59.60克拉的內無瑕艷彩粉紅色鉆石。成為有史以來拍賣會上售價最高的鉆石。該零售商將其更名為 CTF Pink Star(周大福粉紅之星)。
藍鉆形成原因
藍色鉆石是因為硼原子在鉆石的晶體中產生一個受子能帶,受子能帶能夠吸收近紅外輻射和長波,因而使鉆石呈現藍色。藍色鉆石與所有其他顏色的鉆石不同,在形成過程中含有“硼”微量元素,且具有導電的性能。
目前比較著名的一顆藍鉆石為“希望鉆石”,之所以聞名于世,不僅因為是現存的最大、最完美的藍色鉆石,更是因為它幾經滄桑、輾轉流離的歷史和它身上傳奇的悲劇色彩。相傳擁有過它的人都遭受了不同厄運。
紅鉆形成原因
紅鉆主要的成因是在鉆石的形成過程中晶格結構發生扭曲變化而產生的。其中尤以色澤鮮紅如血的“血鉆”尤為珍稀。紅鉆是彩鉆中最稀有的品種,就連很多專門從事珠寶行業的資深人員都無緣得見。
世界上最大的紅色鉆石是1960年在巴西被一位農民發現的,叫“穆薩耶夫”紅鉆(the Moussaieff Red),重5.11克拉,其重量與其它鉆石相比雖然不值一提,但是在紅鉆中卻是首屈一指的,由此更凸顯了紅鉆的珍貴。
黑鉆石形成原因
黑鉆是由于鉆石內部的包裹體或雜質過多過密、光線無法穿透而呈黑色。一般被用來做工業材料,但品質上乘、不慘雜質、烏黑中帶有璀璨的光澤和火彩的黑鉆也是珍寶級的存在
世界上最大的黑色鉆石“伯蘭特”,該鉆石原重125克拉,經過荷蘭鉆石名匠伯蘭特整整三年時間的精心加工,終于琢磨了只有42克拉重的精美絕倫的成品。它的直徑有22毫米、高14毫米,閃爍著幽深而神密的光彩。
Copyright ? 2006-2022 我愛鉆石網 www.qq138001380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粵ICP備19073970號
深圳市羅湖區翠竹街道貝麗北路金展珠寶廣場二十層20F-05/06
深圳市鉆永恒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