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旅游高峰,祖國大好河山已經不能滿足大家的視野,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去一些周邊國家進行游玩,比如泰國、斯里蘭卡、緬甸、柬埔寨等等,這些熱門旅游地區不僅有令人驚艷的異域風光,還是世界知名寶石產地,吸引了不少珠寶愛好者前往,但原產地旅游買珠寶,一定當心下面這些挖好的“坑”。
1、利用產地優勢
大家為什么在國外旅游時購買珠寶?無非認為產地購買具有物美價廉的優勢。像哥倫比亞的祖母綠、斯里蘭卡的藍寶石、緬甸的鴿血紅寶石、澳洲的歐泊、南非的鉆石等等,不勝枚舉。
然而,有專家指出,產處不如聚處。
一般在產地看到的寶石只是最原始礦石的狀態,需要經過多道工序才會成為精美的飾品,然后運送到集散地批發。所謂產地假象只不過是誘惑你掉進陷阱的方法之一罷了。很多人都認為原產地購買的寶石都是物美價廉的精品,于是很多珠寶商人也都抓住消費者這一心理特征,于是大量的珠寶假造在原產地產生,并附帶偽造的證書,手段多樣,讓人防不勝防,大多數的人都會中招。
2、鑒定證書內容與實物不一致
以新加坡為例,新加坡祖母綠非常有名,而價格也比國內便宜不少,不少游客到新加坡旅游時發現祖母綠的價格很優惠,而且有當地的鑒定證書,這時候只要導游在一旁煽動一番,游客們往往就情不自禁地掏出錢包了。
然而事實卻是,無論在哪個寶石產地國家,通常當地購物點出示的證書會有兩種:第一種是偽造的證書,這種證書數量不多;第二種是全英文的真證書,但與商家所推銷的類別有所不同,如祖母綠證書上可能寫的是「Synthetic Emerald(合成祖母綠)」,而不精通英語、可能只能認出Emerald的游客就很容易上當了。
3、蒙混過關、以次充好
若非“擁有金睛火眼的專業人士”,游客們在泰國、斯里蘭卡、緬甸等旅游區是很難買到天然紅藍寶石的——大多是合成、充填寶石或者鈹擴散寶石,再加上柜臺中特殊的燈光色調,讓人難以看清楚寶石的真實面目。鉆石也是如此,比如某游客在比利時買了一顆2.2克拉的鉆石,回國鑒定發現竟是一顆經過人工處理的鉆石,這個時候再聯系比利時商家卻未得到任何回復,即使想退貨也心有余而力不足。
4、假扮作坊現場加工騙取信任
外出旅游經常遇到這樣一種場景,一個小作坊,里面有一些工人正在生產加工珠寶飾品,門外擺放很多成品在銷售。賣家甚至導游都會介紹稱,這些是家庭作坊,薄利多銷,沒有多余成本,所以價格非常實惠。
看起來很實在?只能說他們是戲精本精沒錯了。一件珠寶飾品需要很多道工序才能完成,加工廠有很多的流程,需要多方面的配套與分工協作,以及集群的關聯生產才能減低生產成本。而現代工廠分工流程越來越細,孤立的單家作坊已很難適應市場生存。因此,這些所謂的“家庭作坊”外擺攤銷售的珠寶很可能都是批發回來的,里面的工人則都是“群演”。
說了這么多,其實并不是阻止大家去原產地購買珠寶寶石,只是提醒大家在購買的時候一定要多花費一些心思,提前了解一下原產地寶石購買指南,盡量避免被坑,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Copyright ? 2006-2022 我愛鉆石網 www.qq138001380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粵ICP備19073970號
深圳市羅湖區翠竹街道貝麗北路金展珠寶廣場二十層20F-05/06
深圳市鉆永恒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