鉆石琢形即鉆石切割形狀,也是鉆石切工的一個細分介紹。據說,世界最早的刻面琢型寶石大約出現在公元前2世紀,但真正有確切文字記錄大約在11世紀。從簡單到繁雜,為了最大程度地體現鉆石外觀的魅力,鉆石形狀經歷了多次演變,如今我們常見的標準圓形明亮式切割圓鉆就是由當初的簡易切工演變而來,下面就一起來了解鉆石琢型的演變發展歷程吧。
一、 尖琢型
最早的時候,人們所佩戴的鉆飾基本鑲嵌的都是未經加工的鉆石原石,有自然風貌,卻不如現在看到的璀璨華麗。
大約14世紀,歐洲大陸盛行尖琢型刻面的鉆石,它是利用鉆石本身的八面體磨光而成,簡單來說只是將八面體的8個晶面打磨光滑,以提高其對稱性、光澤及透明度,最終打磨完的成品和原石相比沒有太大改變。
二、桌形琢型
大約15世紀早期出現了桌形琢型,這種琢形是在尖琢型基礎上切去一頂角而形成如桌面的四方形刻面,有時底部也切角成一小底面,桌式琢形大幅改善了鉆石折射、反射光的能力,使鉆石的火彩和亮度有了很好的提高。
三、玫瑰花琢形
玫瑰花琢型出現于約十五世紀或十六世紀中葉,它是鉆石琢型發展的一次飛躍,其中以荷蘭玫瑰花琢型為代表,以平底、拱頂和三角形小面對稱分布為特征,令鉆石看起來極為賞心悅目。
早期的玫瑰花琢型小面數目較多,而且加工質量低劣,盾形平底玫瑰花琢型及三面玫瑰花琢型。后期下面數目增加,有三面到六面、十二面、是八面,最終發展為二十四面,即全玫瑰花琢型。
四、圓形琢型(明亮琢型)
十七世紀時,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人們對寶石光學性質的逐步認識,人們又設計制作出了新的刻面型款式。首先出現的是單翻式琢型,而隨后出現的老礦工式琢型和老歐洲式琢型,已經使用了現代標準的58個面的切磨模型。這種琢型增加了鉆石的亮度和火彩,外形仍是不規則形狀的,而老歐洲式的切磨,是非常接近現代標準圓鉆切磨的方式,它的臺面很小,但是形狀更為均勻,我們也稱它們為早期的明亮式切磨。
20世紀初期,鉆石切工機械的發明改進促進了鉆石形態的變化,鉆石輪廓由不規則向規則眼花,出現了全切琢型,即具有58個小面的標準圓形明亮琢型。這種切法沿用至今,仍是最理想的圓形鉆石切割方式。
包括國際權威的珠寶鑒定機構美國寶石協會(GIA)在內的眾多珠寶專業機構,一致認為標準圓形鉆石(57/58面),能夠最完美地表現出鉆石的亮光、火彩。所以,現在市場上3ct以下的鉆石有90%是圓形鉆石。
五、花式琢型
花式琢型最早可追溯倒500多年前,即16世紀,當時出現的多為階梯琢型,隨著加工工藝的不斷成熟,陸續出現了明亮式花式琢型。20世紀50年代以后,各種各樣的花式琢型不斷涌現,極大豐富了寶石琢型款式。
常見的花式琢形有祖母綠切工(Emerald Cut)、欖尖形切工(Marquise Brilliant Cut)、心形切工(Heart Brilliant Cut)、梨形切工(Pear Brilliant Cut)、墊型切工(Cushion Cut)、雷迪恩型切工(Radiant Cut)、橢圓形明亮型切工(Oval Brilliant Cut)、方形切工(SquareBrilliant Cut)等切工。
橢圓形切割
橢圓形切割的標準刻面為69。當從上俯視,寶石呈橢圓形。就橢圓形切割而言,盡管長度與寬度比輕微地取決于不同型號寶石的光學特性,但兩者間的比例約2:1。一枚切工很好,比例恰當的橢圓形寶石可以幾乎與圓鉆形切割一樣光彩奪目,火彩耀眼。
欖尖形切割
欖尖形切割也稱為“紡錘”形切割,其標準刻面數為57,整體輪廓看起來像一個橢圓,但相比橢圓兩邊各向外延伸至一點,由上徑直向下俯看,更像是一枚橄欖球。橄欖形切割的長寬比應為2:1,值得注意的是欖尖形切割不能太淺,否則的話,光線將會穿透鉆石的背部,減弱了其光澤與閃耀程度。
三角形切割
三角形切割的標準刻面數為43,這種切割法通常僅需要將原生礦石的角截去,就可以顯示出寶石耀眼美麗的固有本質,火彩光彩奪目。由于各邊相等,三角形切割能很好地呈現鉆石的反射,被視作具有如圓鉆形切割一樣的光澤效果,因此對于那些鐘愛鮮明色彩的彩色鉆石人們,這給便是他們的最佳選擇。
在三角形切割中,良好的拋光效果有助于鉆石最大程度地展現自身的光澤感與閃爍度。傳統三角形切割琢型,帶有尖角或者在鉆冠上帶有25個刻面、亭部有19個刻面、以及可能帶有腰部的形狀更圓的的三角形切割琢型等。
梨形切割
梨形切割的標準刻面數為71,這是一種結合了橢圓形切割與橄欖尖形切割法優點的混合切割方式,切割成型的寶石的形狀像一顆晶瑩剔透的淚珠。梨形切割法所能獲得的極佳琢型外觀的長寬比約為1.5:1。
心形切割
心形切割的標準刻面數為59。心形切割寶石是一種頂部有縫隙的梨形切割方式??偟膩碚f,心形切割寶石的長寬比略微超過1:1,約為1.1:1,長度略大些,但是比例通常不會超過1.2:1。大多數心形切割寶石幾乎為圓形,這存在著這樣的優勢:具有幾乎為圓的亭部,能夠產生美麗的光澤。由于極好的比例是來自于要付出更多的生石基礎上,心形切割寶石必須具有極好的切工,這樣才能使寶石更加昂貴。
祖母綠切割
祖母綠切割的刻面數為50,完成后的琢型由頂部觀察就像截去了角的長方形,有階梯狀的刻面,這些階梯狀角會使其奪目的光輝顯示于鉆石的亭部之上。這是另又種“梯形切割”,它有著多層類似于階梯狀并通常為四角或者伸長的刻面,其之所以稱為梯形切割,乃因其呈同心而寬闊的平面類以階梯。這種切割方法,適合寶石顏色在其美感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八角形切割
八角形切割的標準刻面數為53。這是另一種對琢型四個角具有一定規格要求的“梯形”切割。這種切割不同于祖母綠切割,其亭部的階梯長度不等,這種切割方式適用于對喜愛彩色鉆石一類的人群。
正方形切割
正方形切割的標準刻面數為57,這種切割方式實際上就是一種特殊的長方形切割方式,不同之處就在于兩者在邊長比例上存在差異。
長角古型切割/“枕形”切割
長角古型切割,也稱為“枕形”切割或者“燭光”切割。長角古型切割寶石琢型的刻面數約為64。它與公主式切割一樣,長角古型切割能最大化地呈現寶石的光澤。這種切割方式除了應用于鉆石的切割,對于斯里蘭卡的小刻面紅寶石與藍寶石來說,這是首選的切割法。
千禧切割
千禧切割方式作用下的鉆石,擁有令人難以置信的1000個刻面,這是由羅吉奧.格拉卡首創于1999年左右的新世紀之初,而被命名為“千禧切割”。千禧切割的工作量約等于其他切工工作量的18倍。由于亭部擁有624個刻面,臺面有376個刻面,在整個切割與拋光過程中,每個刻面必須被碰到過1至4次。涉及的時間量、與設計的特性的結合以及需要精密切割機械,消除了千禧切割成為切割主流的可能性。
Copyright ? 2006-2022 我愛鉆石網 www.qq138001380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粵ICP備19073970號
深圳市羅湖區翠竹街道貝麗北路金展珠寶廣場二十層20F-05/06
深圳市鉆永恒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