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人類掌握冶金技術以來,黃金成為古代文明中最珍貴,最具象征意涵的材料之一,它被用于制作祭祀神祇的重要器物,作為地位、階級的象征,也被視作皇室貴胄的珍寶。金工技藝隨人類文明的推進而發展革新,展覽中突出了中國傳統金飾中的4項重要工藝——錘鍱及鏨刻、鑄造、珠化、金絲及累絲。
綠松石金耳飾,公元前16世紀-公元前10世紀(商代晚期)
本次展覽呈現的金飾涵蓋項鏈、手鐲、耳環、釵簪、胸針、帶牌等品類。所有展品中歷史最悠久的是一對制作于商代晚期的金質耳飾,呈片狀輪廓,運用經歐亞草原傳入中國的錘鍱工藝,上方搭配2枚綠松石扁珠,具有鮮明的游牧民族文化特色。
臥鹿形金飾牌,公元前6至5世紀?
動物紋金冠,公元前4至3世紀?
牡丹雙鳥紋金霞帔墜,宋至明代,960-1644
嵌碧璽金蟬形飾,明代,1368-1644 ?
金螭紋扳指,清代
中國古代金飾中可以看到豐富的動物元素,例如公元前6至5世紀??的臥鹿形金飾牌,公元前2至1世紀?的駱駝紋金牌飾,遼代的鳳凰造型耳環,明代的蟬形碧璽金飾,清代的金螭紋扳指等。
蝙蝠趕珠龍金束髻冠,公元15至17世紀(明代,1368-1644)?
同樣引人注意的還有一件制作于明代的金質髻冠,以“蝙蝠趕珠龍”為主題,展現鮮明的東方氣息和豐富的裝飾細節——髻冠底座設計為精巧鏤空結構,側面搭配華麗金珠裝飾,頂部的龍首采用累絲技術繞成彈簧,隨佩戴者的步履輕輕搖曳,充滿生動意趣。
金胸飾,公元前4至3世紀?
累絲金珠耳墜,元代,1271-1368
瑞獸金簪首,公元14至16世紀 ? ?
展覽信息
展覽時間:2021年3月26日-2021年8月29日
展覽地點:L'ÉCOLE珠寶藝術學院亞太區分校
中國香港九龍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8號K11 MUSEA五樓510A室
Copyright ? 2006-2022 我愛鉆石網 www.qq138001380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粵ICP備19073970號
深圳市羅湖區翠竹街道貝麗北路金展珠寶廣場二十層20F-05/06
深圳市鉆永恒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