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切鉆石切工Asscher Cut
阿斯切切工(Asscher Cut)最早由荷蘭鉆石切割師Joseph Asscher于1902年發明,流行于裝飾藝術時期和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后。
阿斯切切工(Asscher Cut)是將祖母綠切工配合方形切工而成的鉆石形狀,具有絢爛的階梯狀效果。
Asscher切工鉆石具有58個刻面,幾乎成八角形。與其他切工方式相比,Asscher切工能從原石中保留更多的重量。由于寶石的形狀及刻面的切磨方法,使得Asscher切割具有一種經典的外形,相較于相似的祖母綠切工具有更均衡的亮光。
1999年,Joseph Asscher的孫子Edward Asscher制作出一顆新的、比以前更璀璨、更具活力的 Asscher切工鉆石。Edward Asscher在寶石的底部增加了兩個排面,每排各八個刻面,而使每排變窄,在令鉆石的外觀更具活力的同時,保留了其祖父原始切工的經典。角度和比例的正確把握對Asscher切工及皇室Asscher切工的美感和璀璨度極為重要的。這種切工稱作皇家Asscher切工。
原始Asscher切工及皇室Asscher切工鉆石不管在古董珠寶還是新式珠寶上都很受歡迎。不過,皇室Asscher切工擁有國際專利,也就是說僅有小范圍的切磨角度被皇室Asscher公司運用于其鉆石切磨上。
弗蘭德斯鉆石切工Flanders Cut
1983年,一名優秀的寶石工匠創造出了弗蘭德斯(Flanders)切工。這一年末,安特衛普的一家小型鉆石拋光工廠率先使用了這種方式。
在弗蘭德斯切工之下,鉆石被拋光到完美的程度,成為安特衛普工匠高水平創造力和拋光專業技術的融合,并以安特衛普所在的比利時北方聯邦地區命名。不久,歐洲最具聲望的寶石機構HRD認可了弗蘭德斯切工。
弗蘭德斯切工作為全方形明亮切割,以八方形為概念,有8個角和61個精致的方面,使鉆石達到全內反射。從頂部看,其切口有兩個完美的正方形,彼此成45度角。也有少數(不到2%)被切成矩形,使用65個刻面,這種切割是在20世紀80年代后期由比利時鉆石商在高度復雜的計算機的幫助下開發的。
設計這種切割的目的是最大化亮度,為了保證切割出來的視覺效果,弗蘭德斯切割不太考慮保重,因此原石損耗比圓形還高。一顆經過弗蘭德斯切割的鉆石成品大概是原石重量的45%,而圓形大概在47-48%左右。
與圓形明亮切割相比,弗蘭德斯切割需要花費三倍的時間,才能達到所有刻面完美定位,以此捕捉光線,使這顆鉆石閃耀的效果。
以上是關于鉆石的阿斯切切工(Asscher Cut)和弗蘭德斯切工(Flanders Cut)的相關介紹,其中阿斯切切工在市場中更為常見一些,通常只有完美凈度的鉆石才有勇氣切割為這個形狀。
Copyright ? 2006-2022 我愛鉆石網 www.qq138001380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粵ICP備19073970號
深圳市羅湖區翠竹街道貝麗北路金展珠寶廣場二十層20F-05/06
深圳市鉆永恒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