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4月14日,L’école 梵克雅寶珠寶學院舉行“Gold and Treasures, 3000 years of Chinese ornaments”中國傳統金飾展,以3000年華夏金飾珍藏為主題,呈現香港私人收藏機構“夢蝶軒”收藏的近300件中國古代金飾藏品,回顧中國商代至近代的黃金工藝歷史與審美。
本次展覽由3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圍繞黃金材質與特性展開——黃金(Au)作為人類最早使用的貴重金屬,具有明亮的光澤和不會氧化的持久特性,黃金由游牧民族經貿易傳入中原,不僅作為貨幣流通,更以成為歷代統治階層重要的財富與身份象征。
鏤空對鳥紋金飾,吐蕃,7-9世紀
金龍紋帔墜,宋代至明代,960-1644
鏤空鳳凰花卉紋金飾,宋代至明代,960-1644
第二部分重點闡述中國金飾的類別與工藝,展品涵蓋項鏈、手鐲、耳環、釵簪、胸針等豐富品類,并突出中國傳統金飾中的4項重要工藝——錘鍱及鏨刻、鑄造、珠化、金絲及累絲。例如明代的一件四馬投唐圖金滿冠,精細鏨刻歷史場景;以及一件蝙蝠趕珠龍金束髻冠,頂部龍首運用累絲工藝繞成彈簧,充滿生動意趣。
四馬投唐圖金滿冠,明代,1368-1644
蝙蝠趕珠龍金束髻冠,明代,1368-1644
鍍金銀寶石發飾,清代
植物圖騰掛墜,宋朝,960-1279
銀鎏金佛像發簪,唐朝,618-907
第三部分探索黃金在中國歷史不同時代的象征意義——一件戰國的銅鎏金帶鉤飾有云紋圖案,寓意祥瑞和如意;一枚宋代的鳳凰發髻,鳳凰作為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一對神鳥組合,是祥瑞、永生、愛情、皇權和民族的象征。你還能看到2至3世紀的疊鹿形金飾、戰國的虎形金飾、明代的蟬形碧璽金飾等展現豐富的動物主題,每一件都極具典型性,表達不同時代的符號含義。
銅鎏金帶鉤,戰國,公元前475-221年
疊鹿形金飾,2-3世紀
鳳凰發髻,宋代
虎形金飾,戰國
嵌碧璽金蟬形飾,明代,1368-1644
Copyright ? 2006-2022 我愛鉆石網 www.qq138001380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粵ICP備19073970號
深圳市羅湖區翠竹街道貝麗北路金展珠寶廣場二十層20F-05/06
深圳市鉆永恒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