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美容護膚行業里,珍珠粉非常熱銷,備受女性消費者的青睞,尤其以納米珍珠粉廣受歡迎。然而近日媒體頻頻爆出“珍珠粉用貝殼粉冒充”、“納米珍珠粉名不副實”等事件引發了業內思考。記者了解到,歷經十幾年發展的珍珠粉產業,目前行業和國家標準遲遲沒有出臺,相關專家呼吁盡快出臺珍珠粉相關標準。
準入門檻低珍珠粉行業魚目混珠
“珍珠粉是用貝殼做成的”、“納米珍珠粉徒有虛名”等報道引起消費者的廣泛關注。其實,珍珠粉行業已經不是第一次遭遇這樣的危機。早在2004 年、2006年有關部門先后兩次進行珍珠粉市場專項整治行動,整治重點之一便是用貝殼粉冒充珍珠粉等行為,但效果一直不佳。“珍珠粉生產準入門檻太低了!”業內人士陳燦淼在談起珍珠粉行業時一針見血地告訴記者。珍珠粉加工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在食品安全法出臺之前,珍珠粉全都以普通食品的“食字號”類申報,縣級部門就可以批復。許多不具備生產線的家庭作坊也加入其中,導致整個市場低質、混亂、無序。而市場無序的表現就是惡性競爭,價格差距很大。正規企業生產的高檔珍珠粉每斤可賣到3000元,一些小加工企業生產的珍珠粉僅售幾十元。價格戰之下,為降低成本,個別企業就用貝殼粉替代,珍珠粉市場出現了很多 “李鬼”。“珍珠粉行業中,以珍珠為原料的正規軍不很多。”浙江長生鳥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阮華君說道。
據了解,中投證券在浙江山下湖珍珠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前的一份深度調研報告中稱,2006年中國淡水珍珠產量已經占全球珍珠總產量的95%以上。但由于養殖淡水珍珠的水域條件要求非常高,全國適宜淡水珍珠養殖的區域有限,珍珠養殖面積上升的空間較小。“未來較長時間內,我國淡水珍珠產量提升空間很小。”阮華君告訴本報記者,此后,由于自然災害的頻繁發生以及禁養限養珍珠的政策逐步出臺,使得中國珍珠養殖面臨銳減趨勢。據預測,在產量銳減和質量提高的作用下,珍珠產品價格預計在國際市場上會有30%-50%的漲幅,甚至更高。成本障礙顯然成為企業鋌而走險的緣由之一。在珍珠被人工取出后,貝殼幾乎就成為廢棄物,獲取幾乎不需要任何成本,由于貝殼粉與珍珠粉的成分相似,而碾磨難度又遠遠低于珍珠,因此大量輕松拿到食字號的小作坊便魚目混珠,生產出大量貝殼粉,假冒珍珠粉出售。在阮華君看來,在終端市場上以不到10元一袋價格銷售的納米珍珠粉在商業上幾乎是不可操作的。“即使是珍珠的采購價格都不止這些,更別說后續投入的研發、生產、稅金、人工及包裝材料等費用。”阮華君說。
行業缺標準 真偽難鑒別
在我國,珍珠粉的應用可謂歷史久遠,從傳統的女人飾品功能到它的美白保健功能,珍珠粉一向備受女性青睞。然而,截至目前,這樣一個發展迅速的產業,并未形成一個完善的管理標準體系,由此帶來的行業消極影響早已引起了業內外人士的高度關注。
據介紹,作為一種獨特的產品,珍珠粉的檢測標準在國內外至今還是空白,在產品的監管上也有空缺。不法商販趁機渾水摸魚,虛假宣傳,以次充好,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而人們對珍珠粉鑒別知識的匱乏,也讓假冒納米珍珠粉得以蔓延,假冒產品堂而皇之地大肆宣傳銷售,誤導消費者。
據了解,全國香料香精化妝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化妝品分技術委員會早在2008年就曾組織國內專家對《納米珍珠粉行業標準 (送審稿)》進行了審查,并形成報批稿,但由于種種原因,有關納米珍珠粉行業標準至今仍未出臺。專家介紹說,自2003年出現納米珍珠粉產品以來,一些企業看到納米珍珠粉受歡迎,也紛紛給自己的產品貼上“納米”標簽,但多數純屬騙人。
珍珠粉的真偽鑒別是該行業的另一困擾。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一位工作人員對本報記者表示,面對珍珠粉行業出現的假冒問題,目前還沒有相應的檢測標準。不少專家也表示,珍珠粉與貝殼粉原為一體,在成分上極為相似,目前尚沒有很好的檢測辦法進行甄別。有的企業還把珍珠與貝殼放在一起加工成所謂的珍珠粉,更增加了檢測的難度。即使懷疑是以假充真,可無法找到技術證據,難以判定真偽,最終也無法處罰。“在這種情況下,受假珍珠粉損害最大的是正規企業。”阮華君說,還有很多使用了偽劣珍珠粉受到損害的消費者,更是維權無門。
在保護消費者權益呼聲越來越高的形勢下,出臺行業標準顯得越來越迫切。“我們幾年前就開始呼吁要制定行業標準,之后也做了很多工作。”阮華君說,珍珠粉與貝殼粉如何區分是一個多年的難題,但目前的形勢已經刻不容緩了,到今年年底,珍珠粉行業的標準應該能夠出臺,屆時,相應的檢測方法也會完善。
Copyright ? 2006-2022 我愛鉆石網 www.qq138001380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粵ICP備19073970號
深圳市羅湖區翠竹街道貝麗北路金展珠寶廣場二十層20F-05/06
深圳市鉆永恒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