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黃金有價玉無價。隨著翡翠市場需求量節節攀高,無良商人大肆炒作,翡翠市場魚龍混雜。一件價值僅僅幾十元的翡翠制品,也敢喊出數千甚至數萬元的價格。因此,對絕大多數普通消費者來說,如何判斷一件翡翠的價值非常關鍵。決定一件翡翠制品優劣的先后順序是色、水、質、工。
1、顏色——越綠越均勻越好
顏色是排在首位的因素。可以說,顏色就是價值,顏色差之毫厘,則價值差之千里。有“色差一等,價差十倍”的說法。
翡翠的主要成份為鈉和鋁的硅酸鹽,屬于輝光石礦物,不含任何雜質的翡翠應是純凈的白色,自然界中純白的翡翠較少,通常略帶灰、綠、黃,這是由翡翠中微量的鉻、鐵等元素引起的,鉻、鐵含量越高,顏色越深。翡翠顏色繁多,粗分有紅、黃、紫、綠、黑等,并且可以同時在一塊翡翠上出現,這是其他寶玉石所沒有的特點。
其中,綠色和紅色被視為正色。凡是價值高貴、達到寶石級的翡翠,均要求其顏色為正色或帶有正色。
翡翠6種正綠色為:
(1)艷綠:不帶黃色調或其他色調,俗稱高綠或帝王綠,在市場中的價值最高。
(2)蘋果綠:用肉眼觀察不出黃色來,但其綠色實際上含有少許黃色調,并向黃色調稍有偏離。
(3)秧苗綠:用肉眼可以觀察出綠中有微少的黃色,猶如春季秧苗返青時的嫩綠。
(4)翠綠:明亮的深綠色略帶黃色調。
(5)俏綠:中等深度的正綠色。
(6)黃陽綠:較淺的綠偏黃色。
翡翠3種正紅色為:
(1)亮紅:鮮艷的紅略帶黃色。
(2)橙紅:為紅色與黃色的混合色。
(3)蜜蠟紅:為紅色、黃色和白色的混合色。
除上述綠色、紅色以外的其他綠色、紅色及其它顏色(灰藍、黃、白、黑等)皆為偏色。這些顏色的翡翠在市場中很多,價值也不高。但在近年來,紫色,尤其是紫羅蘭色(俗稱“春”)的價值一直被人們看好,成為價值僅次于綠色的一個顏色品種。
翡翠顏色的評價不僅限于色彩的種類,顏色的形狀同樣重要。顏色在翡翠中的分布形狀分為條帶狀、云片狀、絲帶狀、斑點狀、均勻狀和靠皮綠等。
如何把握翡翠的顏色,需要掌握住“濃、陽、正、和”四個要點。
“濃”指的是顏色的飽和度,也是顏色的深淺,評價翡翠顏色時要考慮的是有無顏色?顏色有多少?濃淡如何?而影響顏色深淺除了翡翠內在化學成分的關系外,也與厚薄有關,厚的翡翠顏色顯得深些,而薄的翡翠顏色會顯得淺些。
“陽”指的是顏色的明亮程度,同樣深度的顏色可以有不同的明亮程度。鮮陽度是構成翡翠顏色美感最重要的因素,也是最難求的因素。它決定翡翠價值的高低,翡翠顏色的鮮陽度差一點,那么價值就會差很多,鮮陽度是與價格成正比關系的,也就是說顏色越鮮,價值也就越高。影響顏色的鮮陽度的主要原因是含有內含物,光源的強弱也會使鮮陽度大有不同。
“正”指的是翡翠顏色的純正程度。翡翠的綠色往往多多少少混合有黃色或藍色,甚至灰色,這樣就會降低顏色的美感,從而降低其價格。翡翠綠色的色調若仔細觀察均看不出有其他色調時,是純正度最高的顏色其價值也是最高的。稍帶黃色的綠色,由于不會影響綠色的鮮陽度,對價值影響不大。但稍帶藍的綠色則會影響較大,因為藍色會降低鮮陽度,所以對價值影響較大。偏灰的綠色,有暗而臟的感覺,不討人喜歡,對價值影響最大。
“勻”指的是翡翠顏色分布的均勻程度。由于翡翠是由無數微小晶體組成的,每塊翡翠的顏色不可能均勻一樣。不同方向觀察顏色多少都有不同。顏色的均勻度與綠色的體積多少成正比,顏色均勻即綠色布滿整個空間。以此類推,很明顯均勻度越高,含綠色越多,價值也就越大。
顏色是決定翡翠價格的首要因素,極品翡翠,顏色僅有略微差別,價格可能相差幾十倍。一粒50萬元的翡翠戒面與一粒500萬元的翡翠戒面,無論在質量、樣式、大小、種水、瑕疵……都是一等一的,無可挑剔,但結果還是差那么多,關鍵在于綠色上的高低。
如何正確觀察翡翠的顏色非常關鍵。行話說:“月下美人燈下玉。”說明觀察玉受光源及環境的影響極大。在觀察翡翠顏色時,最好的光源是太陽光。在黃光燈下看翡翠顏色會顯得鮮艷些,飽和度也會顯得高些,顏色就會變得較好。在白光燈下看翡翠會淡些、暗些,翡翠顏色會顯得差些。因此,察看翡翠的顏色時,切記“燈下不觀色”。
上述評價標準只是適用于翡翠A貨。
2、水頭——越透越好
翡翠的水頭指的是透明度。透明度高就是水頭長,反之就是水頭短。水頭足的翡翠顯得晶瑩剔透,看起來水汪汪,而水頭差的翡翠干澀、呆板,看起來干巴巴的。
水頭一般以幾分水來表示,用聚光電筒觀察光線照入翡翠的深淺來衡量水頭的長短,如3mm的深度為一分水,6mm的深度為二分水,9mm的深度為三分水。鑒定透明度要把玉磨光,在一定厚度下(玉器產品)看透視其它物體情況,分透明體、半透明體、微透明體、非透明體4個級別,越透明則價值越高。
在觀察翡翠水頭的時候必須十分仔細,因為透明度與翡翠本身的厚薄有關,要特別小心有些翡翠成品中間經過挖空,透光性能更好,看起來似乎水頭長多了。
光源與翡翠的透明度也有明顯的關系,光源強和接近中午時的日光,翡翠的水頭就顯得好;相反,如果光源弱或陰天,翡翠的水頭就顯得差,因此,標準的評估應以中午有陽光的時候為準,“無陽不看玉”就是這個道理。
3、質地——越細膩越好
指翡翠的結構,也被稱為底子、地子。翡翠的主要成分為鈉和鋁的硅酸鹽,屬于輝光石礦物。由于翡翠是多種礦物的集合體,其結構多為纖維狀結構和粒狀結構,翡翠質地的細膩和粗糙程度是由晶粒的大小決定的,晶粒大,則質地粗糙,表現為半透明至不透明,晶粒小,則質地細膩,表現為透明至半透明。按照粒度大小,可將質地分為致密級、細粒級、中粒級和粗粒級,達到致密級的翡翠在放大觀察時幾乎看不到顆粒,透明度極高。
翡翠中除去綠色以外的部分稱為地子,也稱為“底”,地子反映了翡翠的底色和結構牲,也反映了翡翠的干凈程度和透明度,按照其顏色、透明度和結構可分為以下幾種:
(1)玻璃底:明亮透明如玻璃一樣,是翡翠中的極高檔的品種;
(2)冰底:清澈透明,晶瑩如冰,給人一種冰清玉潔的感覺,也是翡翠中的高檔底子;
(3)蛋清底:猶如生蛋清一樣透明,玉質細膩、溫潤;
(4)芙蓉底:玉質較細,較透明,有顆粒感但卻見不到顆粒的界限;
(5)鼻涕底:如清鼻涕一樣,透明度稍差,不夠明亮;
(6)青水底:較透明,微帶青綠色;
(7)灰水底:較透明,略帶灰色調;
(8)渾水底:半透明,渾濁不清;
(9)藕粉底:半透明,如藕粉一樣,略帶粉色或紫色;
(10)細白底:半透明,玉質細泣,底色潔白;
(11)白沙底:半透明,色白并具有沙性;
(12)灰沙底:半透明,色灰并具有沙性;
(13)白花底:微透明,色白而質粗,有石花;
(14)瓷底:微透明,如同白色瓷器,呈灰白色;
(15)芋頭底:不透明,如煮熟的芋頭,呈灰白色;
(16)干白底:不透明,光澤差;
(17)豆底:不透明,顆粒粗大,翠性明顯;
(18)馬牙底:不透明,如馬牙一樣,質地粗糙,底色發白;
(19)香灰底:不透明,色如香灰,質地粗糙;
(20)石灰底:不透明,色如石灰;
(21)干青底:不透明,石花粗大,質地粗糙;
(22)狗屎底:不透明,質地粗糙,底不干凈,常見黑褐色或黃褐色,如狗屎一般。
4、石花、斑點、裂紋——越少越好
一般來說,天然翡翠不可避免有些裂紋、斑點等瑕疵,翡翠的瑕疵主要有以下幾種:
(1)裂紋:以外裂橫紋居多,肉眼可見、中間沒有填充物,用指甲刮有擋手感,有些很嚴重,有些很輕微。
(2)裂綹:以內裂縱紋居多,肉眼可見,中間有帶色(雜質)填充物,指甲一般不可刮及,嚴重的也會有輕微的擋手感。
(3)雜筋:存在地子里,感覺象樹根、筋渣狀的雜色物,是翡翠在長期復雜的地質環境形成過程中摻雜進去的雜質。肉眼可見,不是裂紋,嚴重的也會有輕微的擋手感。
(4)石紋:肉眼可見,不是裂紋,中間一般沒有帶色(雜質)填充物,有明顯的也有隱秘的,常見的石紋的多為白色。
(5)石花:翡翠中常有的比地子的透明度稍差的呈團狀物,比較干巴塊狀的叫“石腦”,比較散碎的叫“蘆花”,狀似棉絮的叫“棉花”,細碎漂泊的叫“雪花”。
(6)雜色:翡翠多少都具有其他顏色,顏色有大片的也有小點的。小面積或點狀的綠色、紅色、黃色,它們的存在可以使整個翡翠首飾更漂亮更有特點,稱為俏色;小面積或點狀的黑色、褐色、灰色等,它們的存在可以使整個翡翠首飾更難看更低檔,稱為雜色;點狀的黑色、褐色、灰色等也叫臟點。
(7)翠性:翡翠是多晶體交織結構,晶面在光線的照射下會看到片狀閃光,行內稱為“蒼蠅翅”或者“沙星”,這是翡翠的重要特征。結構粗的翡翠(如豆種)翠性更明顯,結構細膩的翡翠(如玻璃種)的翠性不明顯。
裂紋、裂綹一定算瑕疵;翠性(沙星)一定不算瑕疵;雜筋、石紋、石花、雜色、臟點等如果程度較深足以影響原件的美觀就算瑕疵,如果程度較淺對原件的美觀沒有明顯的影響就不算瑕疵。瑕疵的存在多少會影響翡翠的價值,影響的程度深淺的順序一般是:裂紋、裂綹、雜筋、石紋、石花、雜色、臟點。比如帶嚴重明顯裂紋的手鐲幾乎當成廢品,帶輕微的石花雜色的手鐲對價值的影響有限。另外影響程度還與某種瑕疵本身的嚴重程度有關,比如說,相同種色的手鐲,一只有非常難看的雜色,另一只具有輕微的裂綹,那么帶裂綹價值可能比帶雜色的要高。
業內流傳有“無綹不遮花”的說法,如果翡翠件品上雕有花紋圖案,其美麗的花紋之下必有蹺蹊,很可能是為了掩飾其下的瑕疵。
5、工藝——越精細越好
工藝也是評價翡翠價值的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特別是雕件的工藝,不僅要講究好的寓意,更要講究俏色,另外還要求刀法細膩,造型優美,線條流暢。一塊好的玉加上好的工藝,恰如錦上添花,價值也會有很高的提升。
最好用4倍以上的放大鏡觀察件品的工藝雕琢,人物雕像主要看面部是否端正,五官是否合理;動物雕像看軀干和四肢比例是否恰當,形態是否自然,花卉雕琢看線條是否流暢,布局是否合理。特別要注意雕琢的陽面和陰面及底部是否打磨光滑平整。另外還要細看線條是否粗細一致,有沒有斷刀或重疊。手鐲一類要注意有否裂隙。
Copyright ? 2006-2022 我愛鉆石網 www.qq138001380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粵ICP備19073970號
深圳市羅湖區翠竹街道貝麗北路金展珠寶廣場二十層20F-05/06
深圳市鉆永恒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