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富比香港珠寶部總監 Patty Wong(黃林詩韻)手持一顆 113 克拉的 D 級成色無瑕橢圓形鉆石,在 2013 年9 月的拍賣會上以3000 萬美元售出。
2015 年秋季,盧卡拉公司位于博茨瓦納的 Kerowe 礦宣布開采出一顆超過 1000 克拉的寶石級鉆石,這是超過 110 年以來人類首次開采到如此大的鉆石。 現在,盧卡拉和其他企業正加倍努力地尋找更大的鉆石,并相信只需花上幾個月或者幾年,用不著幾百年的時間,就能找到另一顆 1000 克拉的鉆石。
為什么他們樂觀地認為,這種平生難得一遇的事情很快就會再發生呢?
有兩個原因:經濟和技術。 經濟學帶來了必要性,技術創造了機會。 這兩個因素使得近年來進入市場的超大鉆石(超過 50 克拉的經磨光鉆石)數量急劇增加,也為找到創新紀錄的巨鉆開啟了機會之門。
富有的買家期待大鉆石
在經濟方面,上世紀 90 年代,全球各地的財富出現了爆炸式增長,特別是在新興經濟體區域,包括南亞、俄羅斯和中國,而金融市場的巨大收益也提振了西方經濟體和中東的財富。 這激發了全球富人對每年入市銷售的極少數巨型鉆石的渴望。
在此之前,一旦掉入礦用破碎機,大鉆石通常會遭受暴力處理。 無法統計有多少超過 100 克拉,甚至超過 1000 克拉的鉆石遭遇了這樣的命運。 這是因為買家向戴比爾斯公司(當時占主導地位的鉆石生產商)支付的大鉆石與市售尺寸[小于 10 克拉]鉆石之間的每克拉價格差異,并不足以讓他們重組鉆石開采流程,來拯救這些大鉆石。
雖然這聽起來不和諧,但上世紀的大多數時期,鉆石開采利潤取決于速度,即盡可能在最短時間內開采更多的鉆石。 這意味著將金伯利巖爆破成小塊,然后用巨大的鋼鐵鉗將其粉碎成更小的碎片,以便快速分離鉆石和廢料。 戴比爾斯公司的高管曾經承認,任何大于 25 克拉的鉆石原石很有可能會在爆破過程中被炸碎,或者在進入采收工廠之前被粉碎成更小塊。 礦石傳送帶也運行得非???,使得加工效率很高,但也更難在投入粉碎機之前分揀出大塊的鉆石。
603 克拉的 “萊索托諾言”是在萊索托的萊森礦發現的最大鉆石。 2006 年,倫敦珠寶商 Laurence Graff(勞倫斯·格拉夫)和南非鉆石切割公司 Safdico 買下了這顆鉆石,將這顆原石切割成 26 顆形狀各異的 D 級鉆石,其中一部分化身為一條價值為 6000 萬美元的項鏈。
戴比爾斯的一位高管透露稱,在塞拉利昂的 Diminico 礦(當時戴比爾斯擁有部分所有權),一名工人注意到,通往破碎機的傳送帶頂部出現了一道閃光。 他按下了緊急停止按鈕,及時保住了一顆 968.9 克拉的無瑕鉆石,后來被稱為“塞拉利昂之星”。 “再慢一秒,那就......”他一邊說,一邊用手模仿破碎機顎板。
隨著上世紀 90 年代的發展,富有的新買家進入市場,稀少的 50 克拉以上鉆石的暢銷度和價格開始激增,在大型拍賣會中尤為明顯。 推動價格的因素之一是中國和香港的富人嶄露頭角,佳士得和蘇富比均有在這些地方舉辦大型珠寶拍賣會,在 90 年代末之前以大型鉆石為主要噱頭。
這些價格上漲(從 1995 年到 2005 年間,超過 10 克拉的磨光鉆石價格上漲近四倍)重新定義了鉆石開采行業的經濟平衡。
與更加商業化的尺寸相比,大型鉆石的價格不斷上漲,使得萊森礦的開采運營變得有利可圖。
典型示例: 位于非洲南部國家萊索托王國的萊森礦,其標志性產品為超大鉆石,盡管產量極低(每百噸金伯利巖只能生產出一克拉鉆石,而其他礦均為每噸一克拉,僅為大多數鉆石公司的十分之一),但該礦在歷經 22 年的停產之后于 2004 年重新開業,蓋因大型鉆石價格的上漲使得其運營有利可圖。
投資得到了回報。 該礦開始盈利,且迄今為止開采的 25 顆最大鉆石中,有六顆產自此礦,重量分別為 478、493、527、550、601 和 603 克拉。 此外,萊森每年會開采出大約 30 顆 60 克拉以上的鉆石。
Copyright ? 2006-2022 我愛鉆石網 www.qq138001380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粵ICP備19073970號
深圳市羅湖區翠竹街道貝麗北路金展珠寶廣場二十層20F-05/06
深圳市鉆永恒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