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h-i-noor」是一顆105.6ct的橢圓形切割鉆石,13世紀發現自印度南部的 Golconda 鉆石礦,原石重達793ct,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鉆石。鉆石的名字「Koh-i-noor」在波斯語中意為「光之山」。
1849年,英國人占領了印度旁遮普邦(Punjab)。1850年,這顆鉆石被東印度公司送給維多利亞女王。當時這顆鉆石切割并不完美,重量為186ct。為了提高亮度和火彩,「Koh-i-noor」在1852年被重新切割為一顆105.6ct的橢圓形鉆石,并鑲嵌于一枚胸針上。維多利亞女王逝世后,「Koh-i-noor」被重新鑲嵌在英國王室珠寶中的一頂王冠上,目前陳列于倫敦塔。
從1947年獨立后,印度政府就開始聲稱這枚鉆石屬于印度,要求女王歸還鉆石,巴基斯坦、伊朗、阿富汗也曾表示這顆鉆石歸本國所有。1976年,巴基斯坦宣稱擁有鉆石的所有權;2000年,印度議會成員提交聯名信,要求英國將鉆石歸還印度;同年,塔利班外交發言人發表聲明,稱該鉆石為阿富汗的合法財產。
2016年4月,印度政府曾向最高法院聲明,「Koh-i-noor」鉆石并不是被英國人搶走或是偷走的,而是旁遮普統治者贈送給「東印度公司」(East India Company)的禮物。這份禮物可以追溯至印度獨立之前,不屬于1972年通過的印度文物保護法(Antiquities and Art Treasures Act)的管理范疇。
印度的歸還請求每一次都遭到英國拒絕,英國前首相卡梅倫在2010年表示:“假如我們同意了這一要求,那么很快你就會發現大英博物館被搬空了。”
186ct的「Koh-i-noor」鉆石琢形,及重新切割為105.6ct后的造型。
伊麗莎白王后與大女兒(伊麗莎白二世)站在白金漢宮的陽臺,王后佩戴著鑲嵌「Koh-i-noor」鉆石的王冠。
Copyright ? 2006-2022 我愛鉆石網 www.qq138001380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粵ICP備19073970號
深圳市羅湖區翠竹街道貝麗北路金展珠寶廣場二十層20F-05/06
深圳市鉆永恒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