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成分:環狀硅酸鹽礦物,成分很復雜,化學式如下: (Na, Ca)(Mg, Fe2+, Fe3+, Li, Al)3Al6[Si6O18](BO3)3(OH, F)4 按成分可分三個系列:即鋰電氣石、鎂電氣石和鐵電氣石系列。前兩個系列??沙霈F寶石品種,而后者因色黑,基本不能作寶石。
晶系和形態:三方晶系(一軸負晶)。柱狀,柱面發育縱紋,柱的橫截面為弧線三角形。
比重和硬度:比重3.06~3.26;硬度7~7.5
解理、斷口和韌性:無解理;貝殼狀斷口;韌性較好,但綠色者經熱處理后會脆些。
顏色:幾乎可以出現各種顏色,甚至一個晶體上有兩種或多種顏色。
透明度和光澤:透明-不透明;玻璃光澤。
多色性:強。紅和粉紅色者:紅和黃紅;綠:藍綠和黃綠到深棕綠;藍:淺藍和深藍;黃綠:藍綠和黃綠到棕綠
折射率:1.624~1.644;黑色者可高達1.727~1.657。
雙折射率和色散:雙折射率:0.020;色散:0.017
奇異現象:貓眼和變色;變色為棕紅和黃綠。
紫外熒光:粉紅色者有弱紫色熒光,其它無或者很難看出來。
吸收光譜:藍和綠色者:由紅區到640nm幾乎全部吸收,只在498nm有一強而窄的藍綠色譜帶;紅和粉紅者:有一寬綠帶,并在458和451nm處有藍線。
包裹體:紅色、綠色者常含不規則的線狀氣液包體,或單獨出現或交織成松散的網狀,尤其是綠色碧璽,可包含稠密的平行直條狀纖維體或空細管,可顯貓眼效應。
穩定性:遇強熱熔化,溫度驟變會破裂。不受酸堿侵蝕。
特殊性質:壓電性和焦(熱)電性,摩擦可帶電。
碧璽的成分復雜,顏色也復雜多變?,F在國際珠寶界基本上按顏色對碧璽劃分商業品種。
①紅色碧璽 紅色是碧璽中價值最高的,其中以紫紅色和玫瑰紅色最佳,有紅碧璽之稱,在中國有“孩兒面”的叫法。但自然界以棕褐、褐紅、深紅色等產出的較多,色調變化較大。
②綠色碧璽 包括淺綠到深綠、黃綠或棕綠。有的顏色可能灰暗或很深,只有透過光才看得出來。深綠色者因其很強的二色性,在光軸方向幾乎不透明,但經熱處理可改善。最好的是翠綠色,在歐洲和巴西曾被誤認為祖母綠,可見其名貴程度。目前只在巴西和馬達加斯加有產出。
③藍色碧璽 純藍色稀有,常見深紫藍或綠藍色。顏色飽和的比較珍貴,有時稱“藍碧璽”。偶見淺藍到淺綠藍色。
④黃和橙色碧璽 純黃或橙色者很難見到。不同深淺的黃棕或棕黃色者很受歡迎,像雪利黃玉和金色綠柱石。綠棕到棕綠、橙棕到棕橙和綠黃色者也有一定銷路。色很深,光澤差者幾乎沒銷路。礦物學家有時把棕色碧璽叫鎂碧璽。
⑤無色或白色碧璽 有時稱白碧璽(achroite,希臘文“白的”的意思)。在寶石上幾乎沒什么用,除非具貓眼效應。
⑥黑色碧璽 礦物學家叫它黑碧璽。偶爾用來代替煤精或黑玉髓裝飾在便宜的首飾上。
⑦多色碧璽 一個晶體上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顏色,或上下不同,或內外有別。若中間紅,外邊綠,又叫“西瓜碧璽”。多色碧璽有時作寶石用,但更適合不切磨而作晶體標本觀賞或收藏。
⑧貓眼碧璽或碧璽貓眼石 有的綠色碧璽中有很多細縫或針狀包裹體,切成弧面型,可見貓眼效應。其它顏色的有貓眼效應的少。
⑨碧璽變石 稀少,偶見報道。陽光下黃綠到棕綠,燈光下橙紅。
碧璽用來做寶石的歷史較短,但由于它鮮艷豐富的顏色和高透明度所構成的美,在它問世的時候,就贏得人們的喜愛,被稱為風情萬種的寶石。在我國清代的皇宮中,就有較多的碧璽飾物?,F在,碧璽是受人喜愛的中檔寶石品種,被譽為十月生辰石。
碧璽是一種以含B為特征的復雜的硼硅酸鹽,化學分子式為(Ca,K,Na)(Al,Fe,Li,Mg,Mn)3(Al,Cr,Fe,V) 6(BO3)3(Si6O18)(OH,F)
4. 碧璽常見雙色分帶共生的現象,其分帶可與晶體底面平行,也可以形成平行柱面的環帶。 碧璽的透明度和光澤: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玻璃光澤。
光性特征:一軸晶,負光性。 發光性:一般無熒光,粉紅色碧璽在長、短波紫外光下有弱紅到紫色的熒光。
光學效應:含大量平行纖維或線狀空管的碧璽切磨成弧型寶石后可顯示貓眼效應。由于管狀包體很粗,貓眼效應通常較差。
力學性質
(1)解理和斷口:無解理,貝殼狀斷口。橫截面呈球三角型。
(2)硬度:7-8。
(3)相對密度:3.06(±0.20,-0.60)。
Copyright ? 2006-2022 我愛鉆石網 www.qq138001380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粵ICP備19073970號
深圳市羅湖區翠竹街道貝麗北路金展珠寶廣場二十層20F-05/06
深圳市鉆永恒科技有限公司